中国的工业化只是从1950年代开始才大规模地发生。从1953年开始,毛泽东提出了一个“五年计划”。这个五年计划将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大规模工业化运动。毛泽东将农业和工业(简称“谷物和钢铁”)视为任何经济进步或国家加强的基础。因此,大跃进严重依赖并关注这两个部门,以建立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从而可以产生进一步的发展。从1952年到1978年,人均GDP平均增长率为3.6%,超过了通货膨胀率。大跃进的另一个趋势是,随着工业部门的发展,农业部门的就业人数稳步下降。 此外,随着中国开始更加依赖工业产出,农业对GDP的增加值也从1952年的70%下降到1977年的30%。在此期间,中国几个著名行业的年产量显著增长:年钢铁产量从130万吨增长到2300万吨,煤炭从6600万吨增长到4.48亿吨,发电量从700万千瓦时增加到1330亿千瓦时,水泥产量从每年300万吨增加到4900万吨。1984年,14个最大的沿海城市被指定为经济开发区,包括大连、天津、上海、广州,都是主要的工商业中心。这些区域的目的是在拥有先进技术的外国公司和中国主要经济网络之间建立富有成效的交流。直到今天,中国作为工业强国仍在继续崛起。它现在是世界领先的工业强国